中文
|
貧血三項簡介
貧血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 ,貧血原因較多 ,根據原因不同 ,可以分為缺鐵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 、巨幼細胞性貧血 、失血性貧血 、溶血性貧血 、地中海貧血等等 。通常尊龍凱時以血紅蛋白量的多少來評判貧血程度 。
貧血三項是指葉酸 ,維生素B12 ,血清鐵蛋白 ,這三項血清學檢測可對貧血原因和貧血類型作出全麵評估 ,輔助臨床對貧血患者做出早期診斷和治療 。
測葉酸(FA)濃度可反映近期體內對FA的需求情況 。FA值低可影響DNA合成而造成細胞核成熟和分裂障礙 ,幼稚紅細胞的核停留於網狀結構不能固縮 ,整個體積變大 ,而胞漿不受影響 ,血紅蛋白仍可以合成 ,因而細胞變大發生巨幼細胞性貧血 。
小腸吸收不良綜合症 、短腸綜合症 、小腸麻痹等可導致FA缺乏 。
人體每日FA需求量約為50—200μg ,由於FA在體內貯量不多(5-15mg),而FA常因烹調不當而大量丟失 , 故當攝入量不足時(妊娠期 、嬰兒期、慢性酒精性肝硬化等) ,或當體內需求量增加(惡性腫瘤 、甲亢)時 , 可導致FA缺乏 。
FA水平增高 。而缺鐵性貧血 、慢性炎症 、惡性腫瘤所造成的貧血FA可在正常範圍或升高 ,因此FA測定對貧血病因鑒別診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
鐵蛋白降低幾乎都可以診斷為鐵缺乏 ,主要因為 :
①鐵貯存減少 :如缺鐵性貧血 、營養不良等 。
②鐵蛋白合成減少 、維生素C缺乏等 。在體內鐵缺乏早期 ,尚無顯著的貧血改變時,僅有體內鐵貯存量減少 ,常規生化指標正常 ,血清鐵蛋白就開始減少 。鐵蛋白含量測定是目前診斷隱性貧血最早最準確的指標 ,診斷符合率可達95.5%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全身性紅斑狼瘡 、幹燥綜合征 、某些膠原性病時鐵蛋白也可明顯降低 。妊娠和哺乳期也可低於正常值 。
①鐵貯存增加原發性血色病 、繼發性鐵負荷過多 ,如過多輸血 、不恰當鐵劑治療 、溶血性貧血等 。
②鐵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惡性病變 ,如許多惡性腫瘤細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鐵蛋白 ,如肝癌 、 肺癌 、胰腺癌 、白血病 、霍奇金病 、多發性骨髓瘤等 ,鐵蛋白測定已成為惡性腫瘤輔助診斷指標之一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時鐵蛋白合成也增加。
③組織內的鐵蛋白釋放增加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時血清鐵蛋白也明顯增高 。在肝硬化等高危患者中同時測定AFP與鐵蛋白對於早期發現肝癌有重要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也出現鐵蛋白升高 。
①巨幼紅細胞貧血 :因內因子缺乏導致腸道吸收不良 ,使核酸合成障礙 ,影響紅細胞分裂而產生巨幼紅細胞貧血 。
②慢性胰腺炎 :胰蛋白酶缺乏 ,對R蛋白降解作用喪失 ,後者與內因子競爭而抑製了VB12的吸收 。
③卓-艾氏綜合症 :因小腸內PH降低影響了VB12的吸收。
④藥物影響 :如氨基水物酸鈉 、新黴素等可影響VB12的吸收導致血中含量下降 。
⑤其它 :神經管缺損 、複發性口腔潰瘍 、口腔炎 、酒精中毒 、妊娠 、慢性腎功能不全 、胃癌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糖尿病等 。
①白血病 :血中VB12可高於正常近10倍 ,可能與白血病細胞大量破壞釋放 VB12有關 。
②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血清VB12升高 。
③淋巴瘤與增生性貧血 。
④肝髒疾病 :肝硬變 、膽汁性肝硬變 、門脈性肝硬變等 。
⑤惡性腫瘤 。
《中國臨床合理補充葉酸多學科專家共識》 :探究合理補充葉酸與相關疾病發生 、發展的關係 ,為葉酸在臨床中的合理應用提供循證依據和參考 。
2022 SOGC指南 :補充葉酸和多種維生素預防葉酸敏感性先天異常(No.427) 。
2020 WHO指南 :文章主要針對使用指標評估人群鐵狀況可使用鐵蛋白濃度監測和評估補貼治療提供全球循證建議 。
2014版《妊娠期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診治指南》明確指出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對所有的孕婦檢測鐵蛋白 。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將降低孕產婦 、嬰幼兒和中小學貧血率作為工作任務之一 。
全國婦聯 、衛生部 、中國兒童基金會啟動“消除兒童貧血行動”項目 。
2014年7月 ,英國血液學標準委員會(BCSH)在線發布了關於維生素B12和葉酸障礙的診斷和指南指南 。
2013年5月 ,英國哥倫比亞臨床實踐指南中心(BC)發布了維生素B12缺乏的識別和管理指南 ,指南主要內容涉及維生素B12缺乏的診斷和治療等內容 。
1.儲存鐵缺乏 ,疑有缺鐵性貧血者 。
2.口服鐵劑治療需要長時間監測者 。
3.缺鐵易發人群 ,如孕婦 、獻血者 、幼兒和血液透析者 。
4.鐵過度負荷 ,需長時間鐵轉移治療監測者 。
5.維生素B12缺乏 ,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者 。
6.缺乏葉酸導致的白細胞 、血小板水平降低者等 。
相關推薦
微信谘詢
電話谘詢